从高新体育中心综合馆到成都七中东校田径场接近50公里,壁球与棍网球这两项风格迥异的运动,正在成都世界运动会的赛场上书写着相似的故事——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,这两项运动将作为新增项目登上奥林匹克舞台。对于长期徘徊在主流视野边缘的壁球与棍网球而言,这既是里程碑的时刻,更是一场刚刚开始的逐梦之旅。
“小众”是壁球与棍网球摘不掉的标签
“当世界壁球联合会告知我们入选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时,简直像天上掉下馅饼。之前几次申奥失败后,大家其实都有点放下了,更多专注于项目本身。”波兰选手卡琳娜·蒂玛道出了壁球入奥的坎坷。从2012年首次冲奥失败,到里约、东京、巴黎三届奥运会折戟,壁球已经在奥林匹克的门外苦等十余年。
这种小众运动的境况,在世运会赛场清晰可见。高新体育中心的壁球馆本就不算宽敞,观众席仍有近半空位;而棍网球所在的学校田径场大半观众是澳大利亚、英国、爱尔兰、美国等队跟随孩子来到中国观赛的家长,他们举着国旗呐喊,享受着这项运动带来的纯粹快乐。
职业体系薄弱,让热爱成为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。虽然在全球范围内有PSA巡回赛作为壁球职业赛事的依托,但对于大部分选手,这条职业之路十分坎坷。28岁的南非球员海莉·沃德坦言,目前南非仅少数壁球选手能负担得起海外参赛费用。
虽然南非国内的壁球联赛参与度不低,但缺乏赞助商,职业发展受限。“打壁球属于‘为爱发电’,”沃德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远程审计工作,“一大半工资用来支付外出比赛的机票和酒店费用。”她在过去一年参加了10站PSA职业赛事,奖金刚够覆盖一半开销。
与壁球尚有PSA巡回赛相比,棍网球的处境更为尴尬——全球范围内,仅美国与加拿大的部分选手为职业运动员。在澳大利亚、英国等排名世界前五的国家,运动员们都承认自己从事的是一项“小众运动”。19岁的澳大利亚队女球员奥西娅·利维,7岁时在祖父母的影响下接触这项运动。她坦言,澳大利亚棍网球虽有百年历史,但每年仅在冬季(4月到9月)设有为期16周的冬季联赛,参赛选手们都另有一份全职工作。
入奥意味着获得更多资源,但一次入奥不代表成功
“2017年我接手时,全球只有5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这项运动。”在场边观赛的世界棍网球联合会主席吉姆·谢尔坦言,“对于棍网球,奥运会意味着一切。”
谢尔曾作为摔跤运动员参加1988年汉城奥运会,此后担任过美国奥委会主席。2017年当选世界棍网球联合会主席后,他大力推动棍网球入奥——从带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,到游说国际奥委会成员们支持,谢尔一步步将棍网球带向更广阔舞台。
在混合采访区现场,三位世界棍网球联合会工作人员随时提供帮助,这样的服务规格在其他赛场并不多见。站在不远处的谢尔,也不放过任何一个推广这项运动的机会。
在申奥与入奥的带动下,改变已悄然发生。目前有9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棍网球,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注入资金,让运动发展基础逐渐坚实。奥西娅·利维感受到风向转变:“我们拿到澳大利亚奥委会更多的资助,媒体开始追着我们采访,越来越多的人投来好奇的目光。”
25岁的日本女子棍网球队队长藤田留奈,七年前在庆应义塾大学读大一时偶然接触到棍网球,今天她率领日本队爆冷战胜英国队后闯入世运会四强。“这在五年前连想都不敢想。入围奥运会对我们意味重大,让我们得到了更多的资助和成长。”藤田感慨道,“对日本女子棍网球,闯入世运会四强是历史性的突破。如果能夺得奖牌,肯定会彻底改变项目的发展,让更多人关注这个小众项目。”
谢尔承认,一次入奥不代表成功,“能否跻身2032年布里斯班奥运会,才是决定这项运动站稳脚跟的关键”。世界壁球联合会主席的泽娜·伍尔德里奇也坦言:“我们已经在想如何留在布里斯班奥运会。”
对于仍在艰难爬坡的壁球和棍网球来说,眼下还远非庆祝的时刻。要摘除“小众”标签,必须长期留在世界顶级舞台上,被更多人看到。如果洛杉矶是终点,它们仍将回归寂静,只有变作起点,才能迈向更广阔的未来。
(本报成都8月9日专电)
易倍策略-股票配资门户推荐-配资一流股票配资门户-配资门户官方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